
或许你所理解的利他思维只停留在极度自私行为之上
利他思维的思想源自于中国,比如成人达己,成己达人;我们要成全别人,自己才能成全,我们成全了自己的同时,也成全了别人,非常有辩证思维的一句话。
后来利他思维由稻盛和夫先生进一步提出,稻盛和夫先生写的《心》一书中详细的写了他的利他之心的历练过程,他小时候家里很穷,和周围的孩子玩的时候,很愿意分享自己的食物,导致很多孩子愿意和他一起玩,他就成为了附近的孩子王,这是他最早的利他之心。后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,他继续锻炼自己的利他之心,不断地给客户、消费者、员工以及社会提供价值,他经营的三家企业都进了世界500强。
但是,在实际运用中,大部人很难从根本上去做到利他,这是为何呢?大部分人的初心并不是利他,而是被迫利他,那么这样就变质了。被迫利他的意思是,为了从他人身上获取到利益而设置的利益诱饵,从营销学来看是再正常不过的,我把这种定义为极度自私的行为,也就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利他。这种变质的利他思维注定会在时间的海浪上拍向海岸而枯竭。
那么,究竟该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利他呢?比如,可以做价值信息的无限传递。举例几个场景,免费使用百度搜索信息,免费看抖音短视频,免费的电脑杀毒软件,免费的地摊擦鞋服务,免费的音乐,免费的电影,免费的各种软件应用等等。再比如,我免费的给你讲解深层次的思维。